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古一平)2025年我国将大力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全力以赴抓好粮油生产。这是记者18日从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了解到的。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坚持提高单产和品质并举,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具体来看,小麦要强化冬春田间管理,加强赤霉病、茎基腐病、条锈病统防统治,中后期实施好“一喷三防”,打好夏粮丰收基础;玉米重点...
本报记者 蒋俊伟 一季耕耘一季收获。当前,四川省巴中市处处稻黍金黄、瓜果飘香,农民忙着收获晾晒、共庆丰年。 连日来,在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稻谷核心种植基地收割现场,田野里机声隆隆、晒场上欢声笑语,村民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南江县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种植模式,建立了稻鱼共生、稻鸭共生及优质稻核心基地5万余亩,并辐射带动全县建设翡翠米基地20万亩。 在平昌县白衣镇柳州社区的...
3月4日,村民在罗甸县逢亭镇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种鲜食玉米(无人机照片)。 初春时节,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逢亭镇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村民们开展育苗、栽种、管护、施肥等农事活动,一派早春人勤的繁忙景象。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3月4日拍摄的罗甸县逢亭镇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无人机照片)。 初春时节,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逢亭镇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北区的部分发掘区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新华社西宁3月4日电 题: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再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盛景 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耿辉凰 从都兰县城出发,驱车沿着察汗乌苏河北岸奔驰,起伏的群山环绕着热水河谷,牛羊散落在坡麓上。“听父辈说,这里自古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富饶之地。”热水乡扎麻日村村民多才旦说。 放眼望去,一座高大雄伟的封土堆逐...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
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可以实现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编辑:于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责任编辑:邱丽芳 】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希望的田野 和美的画卷——我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 金秋时节,广袤乡村涌动着勃勃生机。希望的田野,处处可见农民辛勤劳作、迎来收获的图景。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日前,记者走访多地乡村,采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密码”,感受乡村振兴的新气象、农民生活的新变化。 科技夯实粮食...
新华社南昌10月16日电 题:宜春市袁州区:村干部带领脱贫户养“致富牛” 新华社记者陈春园 这几年,江西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下坪村养牛产业从无到有,带动脱贫户参与乡村振兴,远近闻名,村委会养的200多头牛膘肥体壮正待出栏。 下坪村是袁州区的一个边远山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只留下500多名常住的老幼村民,有41户脱贫户。2020年村里脱贫摘帽后,村委会5名干部想了很多办法发展产业,...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为推动“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农村部近日向社会推介发布了第一批耐盐碱优异作物种质资源清单,涉及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10种农作物,共计711份。 据农业农村部6日消息,此次向社会推介发布的首批耐盐碱优异作物种质资源,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种业创新重大需求,有三方面特点...
截至去年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99.8%和99.7%—— 农村客运,转型升级探索发展新路 核心阅读 当前,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持续推进,覆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模式更加多元,但也遇到了客流量下降、经营面临一定困难等问题。各地积极求变,在发展中转型升级,探索城乡公交+定制班线、农村客运+快递物流等模式。同时,完善机制保障,让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县道贯通城乡,乡道往来...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魏玉坤)国家统计局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566.7亿斤),比2022年增加21.5万吨(4.3亿斤),增长0.8%。 早稻面积稳中略减。2023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33.1千公顷(7099.7万亩),比上年减少21.9千公顷(32.9万亩),下降0.5%。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
新华社长春8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12日至13日到吉林调研农业农村抗灾救灾和卫生防疫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全面抓好农业农村救灾和生产生活恢复,落细落实灾区卫生防疫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粮食稳产增产,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受影响。 刘国中来到受灾较重的舒兰市和榆树市,实地察看...
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今年夏粮产量质量较上年有所减损。如何做好小麦收购,确保颗粒归仓,成为今年夏粮收购面临的挑战。目前,各地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做好受损小麦兜底收购,小麦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经营主体积极入市 河北省柏乡县西汪镇东大村种粮大户郝海波今年种了300多亩地,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小麦亩产较去年减少200斤左右。如今,当地优质小麦价格已从上市之初的每斤1.47元涨至1.5...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针对台风“杜苏芮”残留云系北上给华北、黄淮等地带来强降雨,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已下发预警通知的基础上,于30日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根据应急响应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市要加强应急值守,密切监测评估灾情,落实落细防汛救灾措施,要提前清理疏通沟渠,检修加固种养设施,排查安全隐患,准备应急排涝机具。 应急...
“杜苏芮”残留云系影响尚未消退,新的台风“卡努”又已初显实力。更巧的是,它与2005年的15号台风“卡努”有着相似路径和强度,也有着相同的目标——浙江。“杜苏芮”残留云系北上后,给中东部10余省份制造了明显降雨。对比看今天0时和17时的24小时京津冀地区的降雨量实况图,暴雨到大暴雨范围明显扩张,在河南西南部沿山地区还出现特大暴雨。预计明天白天,华北地区降雨持续,不过下午开始降雨将逐渐减弱。这...